随记~

binlin1988 发表于 2022-1-7 10:27

第 1 页

传统的婚姻形式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关系,一种工作关系。在一个以土地为基础的社会,婚姻、家庭构成的一条线,是人们生活与生命的最主要根基,是经济弱势者的基本支持系统。爱情、婚姻和家庭被包装成天堂,形成一种集权式的文化,也是为了配合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。

可事实上,“你的精力、你的一辈子,在现实里,爱情往往是片段式的发生,而且多半在婚姻家庭之外。”

人之所以不能拒绝爱,是因为人渴求被满足,期望与人联系,需要爱人和被爱,因为爱如血液里的原生质一样重要。

当人们遇到了爱情,世界上其他一切充其量只是白开水。出轨和婚外恋是人类共通的,且几乎没办法避免的普遍现象。我们永远没办法预料什么时候会遇到让自己“来电”的那个人。
人可以随时随地爱上他人的可能性。

理想的爱人不是理性抉择,而是情感自然驱动。当婚姻中任由情感驱动去追求爱情,弃家庭责任不顾,不符合这违背社会规则(婚姻)
爱情的多重性早已被道过千万遍,只是人们常常不愿意相信,而是主观倾向地选择那些表面上美好的、充满浪漫主义的面相。

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性别平等、经济独立能够让我们更自由地追求爱情,让我们在寻找伴侣时更多考虑对方的精神灵魂本身,这是一种情感的自由,但这份自由是有代价的:“21世纪男女关系的一个最大的问题,是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这些相互冲突的欲望:相爱和相守的原始冲动,以及追求自由和新鲜刺激的欲望。”

爱情应该是虚幻的,要么是喜欢对方的身体,要么是喜欢对方其他的优点。这种喜欢可以变化。但是性吸引往往是其中最大的因素。而性的本能就是喜新厌旧。所以婚姻必然会出现审美疲劳。最好的组合应该婚姻的经济合作,加上适度的性开放。

“知情同意”相似的观点:如果双方都是成年人,如果没有第三个人知道,如果没有伤害到别人,就不算出轨。

归根结底,社会运行需要原则与底线,而人性又往往比原则底线复杂深邃得多。各国法律之所以纷纷废除了以前通行的“通奸罪”,并非源自搁置了道德判断,而是源自法律原则对人性原则保持一种审慎判断,不再过多插手和干预。这种审慎态度,其实是一种更深邃的法律进步。

——《我们为何结婚,又为何不忠:性、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》【美】海伦·费舍尔

skgj520 发表于 2022-1-7 12:30

现代社会,诱惑太多了,人性也开放了,都不会压抑自己的感觉

3861152 发表于 2022-1-7 12:54

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罢了

075430 发表于 2022-1-13 14:54

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问题的出现,如现在的年轻人生育成本问题、生存成本问题、活动方式的改变、社交方式的改变、人性思想觉醒。
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,中国传统的婚姻关系和方式或许会有新的改变,其中最为重要的是,婚姻或许不再需要大家庭的融入,婆媳关系的问题和宗族社会对婚姻的影响(宗族问题主要体现在南方沿海地区,以潮汕闽南为主),新一代的年轻人或许更能明白爱情、婚姻、和生活之间的关系,并找到同一观念的人一起生活工作学习,而不是单一地结婚生子,使婚姻双方因为各种道德限制而越来越痛苦,对孩子成长,也有很大问题。

相关搜索